作者: 張浩 仝志華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1-05-19 10:02
森林氧吧綠樹成蔭,高效農業園內的精品水果令人垂涎欲滴,觀光農業園內的果樹花期游、知青莊園游等已經讓人沉浸其中。漫步村莊,一排排整潔的房屋,家家戶戶收拾得干凈整潔,沿途路邊、屋前屋后、魚塘邊、小溪邊,目之所及均繁花似錦,讓來到這里的人,恍若誤入了世外桃源,這里就是鄆城縣雙橋鎮坡里何莊村。在這里,集現代農業、休閑旅游、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的田園綜合體正在興起。
筑牢基層戰斗堡壘
如今的坡里何莊村風景如畫,產業興旺,但是在20多年前,卻是另一番景象。“當時村子面臨解散的境遇,人心渙散。”回憶起20世紀90年代村里的亂象,78歲的村民李文民說,當時由于“兩委”班子癱瘓,人心渙散,導致村集體負債40多萬元,村莊基礎設備落后,道路坑坑洼洼,水渠年久失修,學校房屋全部被納入危房……
坡里何莊村的蝶變,離不開該村“兩委”領導班子,也離不開該村黨支部書記朱仰文,2018年他被鄆城縣委評為“鄉村振興”好書記、2020年被評為省“擔當作為好書記”。
2002年,年僅28歲的朱仰文當選了村黨支部書記。上任后,他帶領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多次走訪老黨員、老干部、德高望重的村民,并多方聯絡在外工作成功人士,征求村莊發展建議和意見,并通過多次“兩委”會、黨員會、村民代表會討論,統一思想、理清了治村之路。朱仰文上任后,村“兩委”就逐一解決了排查出的村中十件大事要事:修建水利設施、戶戶通公路、學校危房改建、收回集體土地、土地調整劃分、修建雨污管網、開街、增添路燈、開設幼兒園、整合衛生室。
經過多年的努力,坡里何莊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。
做大做強富民產業
村容村貌雖然改善了,但是村民們卻依舊囊中羞澀。如何將“綠水青山”變成“金山銀山”,成了坡里何莊人面臨的新難題。
近千只白鵝在歡快地覓食,池塘里從國外引進的優質魚苗在自由穿梭……這是5月14日,記者在坡里何莊村鄆城縣廷運谷物種植合作社300多畝的蘋果和梨樹種植林中,看到的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。“合作社社員有100余人,年經營收入750余萬元,并且每年向村集體上交收入60000元。”負責人顏廷運說,2016年,他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,創辦了合作社,開始推廣“種養加”一體化的發展路子。
技術員查看杏樹長勢
如今,經過企業化經營,村合作社種植面積不斷擴大,農業種植結構更趨合理。果樹種植林、蔬菜水果大棚、畜禽養殖舍等都各有專門區域,由專業人員負責打理,管理更加科學高效。
近年來,坡里何莊人大膽創新思路,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、綠色農業、休閑農業發展,建設了有機種植基地及休閑觀光園,走出了“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”的路子,坡里何莊村現代農業逐漸興起。
打造精品田園綜合體
近年來,如何加快發展、盡快實現鄉村振興,成了坡里何莊人的新課題。2017年2月5日,“田園綜合體”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。規劃開發田園綜合體,把美麗鄉村變成“美麗經濟”。得到啟發的坡里何莊人說干就干,他們秉承資源優勢,堅持以農為本,圍繞特色做文章,以高端綠色農業種植、農民合作社和知青莊園為載體,利用大面積集中流轉土地優勢,牽手村民開啟了通過旅游助力農業發展、促進三產融合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步伐。
“作為國有林場的占地村,50年多前,我們村來了不少知青,當年他們的房舍和工作的地方,村里一直都在進行維護,那里承載著村子的重要記憶。”朱仰文說,為進一步開發坡里何莊村資源,為田園綜合體發展提供外需動力,他們村以“黨支部+合作社”發展模式,對“知青文化”進行了保護性開發。
坡里何莊村依托鄆城縣廷運種植專業合作社,開發建設占地610畝的“知青莊園”,主要依托坡里何莊知青房屋、農田、林場、黃河干渠、果園等資源環境,借助知青上山下鄉的背景,以知青文化主題民宿為核心,開發了知青精品民宿、知青記憶館、知青康養林、知青百果林。
發展鄉村旅游以來,坡里何莊村持續深入挖掘“五七干校”等紅色文化資源,發展全域旅游,助推鄉村振興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現已打造成集采摘、垂釣、特色餐飲、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田園綜合體。
“在困境中奮起,在發展中創新”是坡里何莊村的精神。近年來,該村全村總動員,把鄉村生態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,努力打造“有產業、有顏值、有鄉愁、有活力”,讓本地人留戀,外地人向往的宜居、宜業、宜游、宜養的美麗家園,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。
文/圖 記者張浩 仝志華